26
August
2025
發布者:寶安日報

四十五年前,深圳還是一個邊陲小鎮,而今天,這座城市以“中國硅谷”之名傲立世界舞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無數弄潮兒以膽識與情懷書寫傳奇,銀星集團創始人葉偉雄正是其中之一。他以產業報國為志,以科技強企為刃,以公益情懷為根,在深圳這片創新熱土上刻下屬于銀星的奮斗坐標。
》勇闖商海:從“不安分青年”到產業先鋒
1964年,葉偉雄生于深圳坪山一戶農民家庭。家徒四壁的環境與香港近在咫尺的繁華形成強烈反差,少年時代的他親歷了“逃港潮”的沖擊,也親眼看著同齡人因貧困放棄學業?!澳菚r候我就想著,非得讓鄉親們在家門口過上好日子不可?!被貞浲?,葉偉雄仍難掩激動。
命運轉折發生在1984年。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特區,20歲的葉偉雄作出驚人之舉:辭去寶安縣郵電局的鐵飯碗,投身創業洪流。這個決定遭到全家反對——“多少人擠破頭想進郵電局!”但改革春風里的機器轟鳴聲讓他難以安眠:“鄧小平同志說‘殺出一條血路’,這就是時代的召喚!”
篳路藍縷的創業史詩。1989年,葉偉雄與妻子創辦雄平紙品廠。夫妻名字中各取一字的廠名,寄托著葉偉雄夫婦“同舟共濟”的樸素信念。此后十年,這對特區最早“下?!钡呐眱赫宫F出驚人的商業嗅覺:從觀瀾高爾夫球會到美術陶瓷廠,從采石場到日料店,他涉足十余個行業?!笆裁促嶅X就做什么”的生存法則背后,是葉偉雄對市場的敏銳洞察與不斷試錯的勇氣。
2001年,當深圳開始從“世界工廠”向“創新之城”轉型時,葉偉雄捕捉到產業園區建設的戰略機遇。他投資20億元打造銀星科技園,在當時觀瀾鎮的一片荒地上筑起8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園區?!皠e人只做廠房出租,我們要做產業生態!”葉偉雄首創的“社會治理進園區”模式,將工會建設、環保循環、政務服務深度融合,讓銀星科技園成為“可生長的產業社區”,2008年即獲評“深圳市生態工業園”。
數字見證產業崛起。到2022年,銀星集團旗下園區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入駐企業近500家,匯聚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百家高精尖機構,吸引9位院士、200余名高層次人才扎根。當光明銀星合成生物產業園在2024年成為醫療器械產業集群標桿,葉偉雄的產業藍圖愈發清晰:“做專做精,讓每個園區都成為國家戰略產業的支點!”
》創新密碼:銀星集團發展的三次躍遷
在深圳產業升級的每個關鍵節點,銀星集團總能踩準節奏,這源于葉偉雄對科技趨勢的精準判斷與管理模式的持續迭代。
第一次躍遷:從實業發展到產業園區建設。2001年,當時國內提出“促進產業集聚和區域協調發展”,各地區政府開始積極推動產業園區建設,銀星也在這期間拉開了銀星科技園的建設序幕。
第二次躍遷:從“房東”到“產業運營商”。銀星科技園初創時,與多數工業園無異——僅提供標準化廠房,靠收租金當房東。但葉偉雄很快發現,隨著深圳土地成本攀升,單純空間租賃難以為繼。他率先引入“全鏈條服務體系”,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總部基地”梯度培育體系。搭建起黨建引領的“萬能平臺”。在觀瀾街道銀星科技大廈A區,投資1400萬元建設的銀星集團黨群服務中心堪稱“紅色地標”。這里不僅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成為凝聚500家企業、2萬員工的“精神紐帶”。在葉偉雄看來,“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絕非口號。
第三次躍遷:從綜合性園區到專業化園區。2016年,當生物醫藥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銀星集團積極布局,聚焦生命健康主航道,率先在龍華銀星科技園打造了約30萬平方米的生命健康專業化園區,深化產業鏈服務,搭建科研儀器設備共享平臺,276套高精尖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數量持續增長。葉偉雄的決策邏輯樸實而犀利:“‘三高一長’的行業需要長期深耕,但一旦突破就是國之重器!”
》善行天下:一個企業家的精神原鄉
在銀星集團總部,“厚德興企,回報社會”的鎏金大字格外醒目。創業三十多年,葉偉雄已經累計投入超1億元積極參與各項公益事業,但更令人動容的是他對慈善的獨到思考。
教育扶貧的“銀星范式”。2018年,葉偉雄帶領銀星集團啟動的“銀星之子”駐點教育幫扶項目,顛覆傳統助學模式:精準滴灌——結對廣西東蘭、鳳山兩縣10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生,把他們當成“銀星之子”,實施“小學-高中”全周期資助;產業造血——在鳳山建設扶貧車間園區,讓受助家庭實現“家門口就業”;文化反哺——援建的20所希望小學中,裕固族學校開創民族教育幫扶先河?!胺鲐毑皇鞘┥幔墙o希望插上翅膀?!比~偉雄常常對團隊如此強調。
抗疫大考中的民企擔當。2022年深圳新冠疫情吃緊時,銀星科技園區創造“三個零”奇跡:零感染、零停產、零裁員。這背后是葉偉雄向社區600名老人捐贈疫苗專項物資的暖心之舉,是葉偉雄女兒葉家嘉帶領團隊連夜搭建防疫物資調度系統的不懈努力?!捌髽I是社會穩定的細胞,關鍵時刻必須頂得上!”這番擲地有聲的話語,正是銀星社會責任的生動注腳。
》薪火相傳:女兒接棒給企業注入新基因
2013年,留學歸來的葉家嘉接棒葉偉雄帶領銀星集團,這位“海歸女掌門”給企業注入新基因:資本賦能。在父輩的大力支持下,她牽頭創立了銀卓創投,主導銀星智能B++輪融資,推動OPM商業模式落地。
文化塑魂。她傳承父親葉偉雄倡導的“家文化”企業文化理念,以“為客戶提供卓越的產品和增值服務”為使命,倡導“簡單務實 謙學突破”的團隊品質,用前瞻的思維和國際化視野,搭建起高質量的團隊,以人為本,成就共享。
戰略升維。她在生命健康專業化園區的道路上持續深耕,銀星科技園引入諸如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邁瑞動物醫療等一眾優質生物醫藥企業入駐,促成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落戶。在榮獲“深圳百名創新奮斗者”時,葉家嘉感慨:“父輩教會我們產業報國,我們要用科技報國!”
》展望未來:深耕永不停歇的創新熱土
站在銀星科技園頂樓眺望,深圳天際線盡收眼底。這座由鐵皮廠房蛻變的現代化園區,恰似特區發展的縮影。葉偉雄常對青年創業者說:“深圳最寶貴的不是高樓大廈,而是永不停歇的改革開放精神!”從“三來一補”到“專精特新”,從代工貼牌到自主創新,銀星的成長軌跡,映射著一代中國企業家的突圍與覺醒。
當產業園的燈光連成星河,那便是改革開放最生動的注腳;當實驗室的試管孕育新生,那便是產業報國最鏗鏘的回響;當深山課堂的書聲穿過歲月,那便是家國情懷最溫暖的延續。此刻,銀智園區的生物打印機正在編織人類健康的未來圖景。葉偉雄站在觀察窗前,仿佛看見20歲的自己正穿過金黃的稻田,奔向這片永不停歇的創新熱土。他的故事,早已融入特區建設的壯闊史詩,化作鵬城騰飛的永恒星光。當被問及何為成功企業家時,他望向窗外林立的廠房:“能讓員工驕傲、讓城市受益、讓國家需要的,才是真正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