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February
2024
發布者:南方日報

“如果說龍華區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大的生態,那么,銀星就是這個大生態中的一個子系統。”在銀星科技園,我們看到的是高度集聚的生命健康產業,以及完善的產業鏈條。
據公開資料顯示,從2016年傾力打造生命健康產業園區至今,銀星科技園已經聚集了包括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廣東省小分子新藥創新中心、深圳霽因生物醫藥轉化研究院在內的80余家生命健康優質企業或機構,形成了生物醫藥產業“研發試驗、測試、中試、生產服務、動物實驗”全產業覆蓋的科研和生產生態。
產業成鏈、高度集聚,成為銀星科技園獨特的核心競爭力,讓其在龍華乃至整個深圳產業界獨樹一幟、聲名鵲起。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仔細叩問,在高度集聚的產業生態背后,是銀星多年來始終堅持在生命健康的專業旗幟下,對專業化的產業設施持之以恒、不計成本的投入、完善,以及從企業個體需求出發,不斷發掘產業發展痛點,導引專業資源、服務精準破題。
一言以蔽之,對產業園區專業化迭代的深刻認知與長期堅守,以及由此打造出的專業、精準的產業服務創新生態,是成就銀星園區突出重圍的關鍵后臺。
認知升維,放棄“綜合”認準“專業”
生命健康產業,并非一開始就是銀星科技園的選擇。
銀星,是龍華片區最資深的產業園區之一。早在2001年,銀星集團建設運營了首個生態科技園區——銀星科技園,早期定位聚焦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建設面積約75萬平方米。
作為起步最早的園區之一,銀星見證了龍華片區的崛起,也分享著這片產業沃土的發展紅利。那么,從綜合性的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轉向專業性突出的生命健康產業,是什么觸動著銀星?
銀星集團執行總裁張聰杰從事園區工作約20年,他認為,深圳產業園區發展經過成本驅動型、服務驅動型、創新驅動型等階段。在產業配套服務幾乎成為園區“標配”之后,專業化的創新驅動型園區可以注入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各種服務,形成產業聚集,眾多企業在園區內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園區的生命力也更強。
多年的招商引資中,銀星科技園與生命健康企業多有接觸。2016年,生命健康產業被列入深圳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銀星科技園看到了新的機遇。
“生物醫藥產業是典型的‘三高一長’行業,即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和長周期,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規模時,所有的東西都會形成一定優勢,電子產品相對容易被別人進行仿制,但生物醫藥是很難被模仿的,它具有非常高的生命力和附加值”,銀星集團副總裁葉秀連表示。
就此,銀星認準了生命健康的專業方向,開啟了一條嶄新的園區轉型之路。
載體升級,“想要熊貓,就需要建熊貓館”
對深耕綜合性園區多年的銀星集團來說,“從無到有”打造一座專業化的園區,并非易事。
對于產業載體,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有個“豬圈與熊貓館”的知名觀點,“不同的產業內容進入的是不同的平臺。打個比方,豬圈養不了熊貓,如果我們想養熊貓,我們就需要建熊貓館”。
銀星集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造“熊貓館”——建設生命健康產業所需的專業化硬件設施。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生命健康產業往往有嚴格的環境標準和建筑參數要求,因此,銀星科技園在規劃初期,便開始以高標準的硬件條件滿足企業空間專業化和功能復合化需求,大大降低生命健康類企業的入駐成本。
例如,園區全部采用了玻璃幕墻外觀,5.4米層高樓板荷載5KN/㎡(每平方米最大載荷為5千牛),并配有載重3噸的貨梯。樓板、貨梯的荷載規劃,是出于運輸、存放、使用大型科學儀器的考慮:許多生命健康企業需要使用的大型科學儀器都是“重量級”的,設備的安裝需要考慮房屋地面的承重能力,特別要注意每平方米所能承受的重力,普通的寫字樓無法滿足儀器的工作環境要求。
“目前5.4米的層高已經是很多園區的標配,但在2016年,龍華區只有銀星科技園能為生命健康企業提供這樣硬件設施。很多企業來到銀星以后就發現,我們的空間特別適合他們。”銀星科技園黨委副書記方芳說。
值得關注的是,生命健康產業園區的專業化建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更新升級的動態過程。
由于銀星科技園的提前布局,一批生命健康企業開始向銀星聚集,新的需求隨之涌現。
例如,考慮到在實驗生產的生產工藝、試劑實驗、動物實驗等環節中排放的“固”、“液”、“氣”等物質對于周邊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許多意向落戶銀星的生物醫藥企業,都明確表示需要廢水處理設施。
在銀星科技園啟用初期,有企業了解到園區不具備廢水、廢氣處理能力后,沒有選擇落戶。正是在與相關企業的招商對接中,銀星科技園逐漸建立起了對生命健康產業環保要求的認知,2018年起,銀星科技園逐步在生命健康產業園一期、二期規劃配建了集中的廢水、廢氣處理及蒸汽供應的裝置。
此外,隨著園區“研發實驗、檢測、中試、生產服務、動物實驗”全產業覆蓋的科研和生產環境愈加完善,銀星科技園專門配備了雙回路供電保障及第三路柴油發電機,以滿足生物實驗、細胞培養、數據運維、動物養護等業務對持續穩定供電的剛性需求。
服務“突圍”,導引專業資源,響應共性需求,賦能企業成長
專業的硬件設施,是吸引生命健康企業聚集的前提,而隨著眾多園區走上專業化道路,專業設施不再是入局的“壁壘”,此刻的銀星科技園,再辟蹊徑。
除了常規的金融服務、政務服務、融資服務及孵化器科創服務,在銀星科技園,針對產業集聚特點,以服務產業鏈、促進產業發展為牽引,專業、精準的產業服務正不斷完善著適合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創新生態,成為銀星園區二次“突圍”的法寶。
對生命健康產業而言,藥物研發、生物實驗和檢測相關的需求,始終困擾著園區企業。一是企業本身不具備動物實驗等檢測相關資質,二是創新型企業場地有限、資金不足,無法購置所需儀器。外出尋找資源,對實驗樣本的保管提出了挑戰,效率低、成本高,也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率。
以動物實驗為例,這是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的重要支撐環節。在過去,銀星科技園內許多有動物實驗需求的企業必須為此尋求第三方資源,大費周章。在為多家企業鏈接第三方資源后,園區針對性引入了國科賽賦(深圳)新藥研發科技有限公司,大大便利了園區企業的實驗需求,甚至有企業主動要求與其同一棟樓辦公。
園區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的誕生也是一例。在往常的摸底和服務中,企服專員了解到許多大型企業的儀器設備使用量并不飽和,為了幫助初創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儀器設備難題,降低儀器設備運營成本,園區企服部門動員了一批有設備、有條件的機構、企業,建設園區內的設備共享平臺。
目前,銀星科技園內的初創企業可以通過園區打造的儀器設備共享平臺預約使用,共享平臺已入駐50家園區單位,儀器設備總數已超130套。
“在銀星,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只要遇上問題,無論何時,我都能找到專屬的企服人員,哪怕他無法解決,也會幫我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人。”邁瑞動物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憶,從產業政策介紹、高新資質培訓,到員工福利、疫情復工復產,企業都能通過同一名企服專員,迅速解決問題。
方芳介紹,在銀星科技園,十余名企服專員以企業規模、所屬領域為劃分基礎,以團隊形式對接某一區域的落戶企業,從入駐開始,為企業提供全流程的專屬服務。
此外,得益于園區“招商-運營-物業”三位一體化團隊、全流程的管理服務模式,企服專員掌握了園區企業資源信息,當企業有同行的產業需求,企服團隊將優先在園區范圍內的服務平臺匹配解決,進行專業化、多維度地解決賦能。
正是在這樣扎實而精細的服務之中,普通的園區服務,逐漸向專業化服務升級,進一步促成銀星園區生命健康產業的集群化。